六、行业应用场景

- 前3位:省级节点(如020广东)
- 中间3位:市级节点(如755深圳)
- 末2位:基站簇编号 该编码支撑着移动的流量统计、优化和故障定位系统,日均处理超2000亿条信令数据。
五、技术演进与标准化 从2G的单一代码体系,发展到当前多制式融合编码,移动代码系统历经三次重大升级:

- 前6位为运营商代码:固定为898600,移动;
- 第7-8位:号对应移动通信架构中的节点标识;
- 第9-10位:省级行政区代码(如01、19广东、31);
- 第11-12位:制卡年份标识(如122012年);
- 第13位:卡商编号(0-9对应不同制卡厂商);
- 第14-19位:用户识别序列;
- 第20位:校验码。例如ICCID 89860070310112094320解读为:2001年生产、地区、1370号段用户。
二、PLMN代码系统 陆地移动网代码(PLMN)采用MCC(码)+MNC(运营商码)组合[[6][8]13:

- 终端设备入网:手机通过读取46000代码完成基站注册17;
- 物联网管理:46002代码专用于车联网、智能表计等物联网终端10;
- 际结算:ITU依据MCC/MNC代码进行跨境漫游费用清算14;
- 安全:系统通过ICCID追踪涉设备1。
移动运营商代码体系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心组件,持续支撑着超过9.8亿移动用户、20亿物联网终端的高效连接。随着6G技术研发的,该编码系统将进一步向智能动态分配、多网融合编码方向发展[[7]12。

一、ICCID编码体系 际集成电路卡识别码(ICCID)是移动SIM卡的心标识,采用20位编码结构1:

三、MCC/MNC际标识 移动码(MCC)和移动码(MNC)构成标识[[11]13:
- MCC固定为460
- 移动MNC包含:
- 00(基础移动通信服务)
- 02(物联网专用)
- 07(5G独立组网试验网) 此编码被际电信联盟(ITU)收录,确保移动用户在200多个/地区实现自动漫游。
四、H码节点标识 H码作为内部管理编码,采用8位数字结构10:
- 移动主代码:46000(际标准)
- 补充代码:46002(TD-SCDMA专用)、46007(4G/5G扩展)
- 特殊场景代码:46020(高铁专用GSM-R)
该编码体系在基站注册、际漫游、切换等场景发挥心作用。设备通过读取SIM卡内存储的PLMN信息,自动接入对应服务节点。
移动运营商代码体系涵盖多个技术标准和应用场景,是移动通信的心标识系统。以下从不同编码维度详细阐述其构成及应用:
相关问答
文章来源:
用户投稿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