💥 败因深剖:手机的“基因缺陷”
- 渠道依赖症:绑定运营商,错失4G转型良机。当掉低端定制机时,仍在“机海战术”中沉溺47。
- 创新乏力:ZUK虽性比突出,但缺乏心技术壁垒。用户吐槽“系统卡顿”“微信扫一扫都卡”,体验硬难掩67。
- 短视:奉行“贸工技”路线,产品迭代“不过三代”。品更迭如走马灯,用户认知混乱49]。
🌐 网页锐评
ZUK的消,是手机业务的缩影——手握天胡开局,却打出一手烂。![]()
🔄 摇摆:内部的“品修罗场”
- 多线混战:同时运营乐Phone、乐檬、VIE、Moto、ZUK五大品,定位重叠严重。例如乐檬主打性比,ZUK对标互联网极客,Moto走高端,内部资源分散导致左右互搏49。
- 反复调整:2016年宣布掉VIE和自有品,聚焦ZUK与Moto;但仅一年后,ZUK团队被并入Moto,品彻底停更39。频繁的转向露缺乏长期,被调侃为“品坟场”47。
⚰️ 消时刻:系统“借尸还魂”,品黯然退场
2017年3月,ZUK官闭并转至Moto页面,微博点赞“ZUK来去匆匆”的悼念帖,间接承认终结310]。讽刺的是,其灵魂ZUI系统被移植到Moto手机,成为ZUK的遗产5。此时手机销量同比跌22%,ZUK的牺牲未能挽回颓势67。
![]()
📌 来源延伸:
![]()

📉 ZUK消史:一场互联网手机的“昙花幻灭”
🔥 诞生与定位:极客理想的泡沫
2015年5月,孵化子品ZUK,目标直指互联网手机市场,以「性比」和「极客体验」为卖点2。首款机型Z1搭载骁龙旗舰芯片,售仅1799元,试图小米的成功路径。其后续机型Z2更是将骁龙820处理器压至千元位,被誉为“比小米更发烧”29。ZUK入场时互联网手机红利已消退,线下渠道崛起,使其陷入“生不逢时”的困局210。

相关问答
文章来源:
用户投稿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