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心几何参数标准
- 轨距与轨底坡
- 轨距定义为钢轨顶面下16mm处两钢轨内侧的水平距离,标准值为1435mm。调整需通过更换不同型号的轨距挡板实现,例如4号挡板可调整4mm,6号挡板可调整6mm[[4]6。
- 轨底坡通常设置为1:40,通过轨枕承轨槽的斜坡或轨底橡胶垫片调整,以优化轮轨接触关系[[4]6。
- 水平与高低
- 水平指两钢轨顶面的相对高差,直线段标准为零误差,曲线段需叠加外轨超高值。水平偏差通过调整轨下橡胶垫厚度或道床厚度修正[[4]5。
- 高低指单钢轨纵向平顺性,1米范围内的局部凸凹需打磨或堆焊修复;连续高低超限则需起道或落道作业,确保10米弦测量偏差≤3mm[[4]8。
- 方向与轨向
- 直线段轨向需保持与线路中心线平行,方向偏差通过拨道或轨距调整纠正;曲线段则需保证圆顺度,防止列车横向力异常[[4]6。
二、道床与路基支撑标准
- 道床状态需满足性、密实、饱满要求,道砟粒径级配为25-50mm,道床肩宽≥45cm,砟肩堆高≤15cm(不超过钢轨顶面)[[3]8。
- 路基基床压实系数K≥0.95,相对密度Dr≥0.75,基床厚度≥2.5m。既有线路基刚度不均时需注浆或复合地基桩加固8。
三、检测与调整技术规范
- 检测方与工具
- 静态检测使用轨道尺、全站仪等设备,动态检测依托综合检测列车采集数据[[5]6。
- 轨距尺需定期校准,测量时固定挡块紧贴钢轨内侧,水平气泡居中后读取数值,精度控制至1mm6。
- 调整作业流程
- 轨距超限时更换轨距挡板型号(如2号挡板调整2mm);水平超限时增减轨下垫板或道砟;高低超限时局部打磨或全线起道[[4]5。
- 作业后需复测几何尺寸,偏差值需符合"临时补修"(如高低8mm)或"经常保养"(如高低6mm)标准[[2]8。
四、特殊场景应用标准
- 高速铁路(200-250km/h):最小曲线半径≥3500m(困难地段2800m),竖曲线半径≥15000m;隧道净空面积单线≥52m²、双线≥80m²[[8]9。
- 重载铁路:加轨枕支撑(Ⅲ型轨枕下沉量较Ⅱ型低12%),并采用60kg/m级高度钢轨[[3]8。
运营线路几何尺寸标准通过精准的参数控制与严格的检测流程,保障列车运行平稳性及安全性。随着高速、重载铁路发展,该标准将持续优化,以适应更高运能需求与技术挑战[[7]10。
运营线路几何尺寸标准是确保铁路安全、高效运营的心技术规范,其内容涵盖轨距、水平、高低、方向及轨底坡等关键参数。根据《铁路线路修理规则》规定,不同速度等级线路的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存在差异。例如,当设计时速满足160km/h≥vmax>120km/h时,正线区段的高低临时补修标准为8mm,轨距允许偏差范围为±2mm,水平、高低、轨向(直线)及扭曲的静态偏差限值均为3mm[[2]8。

相关问答
线路作业后,轨道几何尺寸应复合静态管理偏差( )标准。
答:线路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 注:①轨距偏差不含曲线上按规定设置的轨距加宽值,但最大轨距 (含加宽值和偏差)不得超过1456mm;②轨向偏差和高低偏差为10m弦测量的最大矢度值;③三角坑偏差不含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,检查三角坑时基长为6.25m,但在延长18m的距离内无超过表列的三角坑;④专用线按其他站线办理。
道岔各部轨距尺寸标准
答:正线60Kg 1/12道岔内所有处所轨距均为1435㎜,尖轨尖端轨距允许偏差+1,-1毫米,其它各部尺寸要求标准为:+3,-2毫米。侧线60Kg 1/12道岔除尖轨尖端轨距为1437㎜外,其它处所轨距均为1435㎜,尖轨尖端轨距允许偏差+1,-1毫米,其它各部尺寸要求标准为:+3,-2毫米。道岔属于线路薄弱设备,...
火车铁轨标准尺寸
答:安装尺寸规范:轨头宽:70.0毫米;轨腰厚:12.0毫米;轨底宽:134.0毫米;轨底厚:14.0毫米。以此作为我国普速铁路的铁轨标准。3. 标准尺寸的影响和作用 标准化是现代工业生产和国际贸易的基础,同样也适用于铁路行业。由于采用标准尺寸的铁轨可以保证不同线路、车辆之间的互相兼容,使得大量的铁路车...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